左權當地農民在稻田里。 韓永生 攝
中新網太原11月5日電 (胡健 曹燕燕) 走進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zhèn)東安村百畝水稻示范園區(qū),稻農們正在爭分奪秒地收割水稻,收割機、打稻機在秋日的艷陽里隆隆作響。
東安村坐落在清漳河畔,位于左權縣麻田鎮(zhèn)東北部,全村170戶,580口人,耕地面積300畝,村內主要以水稻種植業(yè)為主。雖然氣候溫和,但橫亙在村民與致富之間的首要障礙,便是產量不高。
“2019年在左權縣交通運輸局的幫扶下,我們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到太原大型水稻種植基地進行考察,更堅定了我們要走發(fā)展水稻產業(yè)道路的決心和干勁!睎|安村黨支部書記原美玲回憶道。
為做好示范,東安村先用50畝地作為純天然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示范田,與以往傳統(tǒng)種植模式不同,此次示范田實施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引進良種,統(tǒng)一育秧,統(tǒng)一機械化種植,統(tǒng)一科學化培育。
第二年,東安村將水稻種植擴大到60畝,第三年擴大到80畝,今年種植面積已達到100余畝。隨著水稻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左權縣麻田鎮(zhèn)黨委、政府投資25萬元,實施東安村水稻育秧大棚配套工程,不僅新建了兩座鋼架式育秧大棚,安裝了自動化噴灌系統(tǒng),配套了電力設施,還購進了全套先進的育秧機器設備等。
“我們不僅注重‘育’,更注重‘收’,村里在完成渠系配套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購進了插秧機、打稻機、推米機。以前是‘粒粒皆辛苦’,現在是‘粒粒皆收入’,這些便捷高效的機器節(jié)省了人力,還間接地提高了產量!碑數卮迕癖硎。
有了豐收的“產”還不夠,還得解決農民脫貧致富路上的“銷”。東安村注冊了“清漳牌”大米品牌,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加工包裝,以網絡直銷進行運營!敖衲晁井產可達1300斤,畝收入2600元左右,比種玉米增收近一倍,不僅農戶受益,也增加了集體收入!痹懒嵴f。
在東安村的帶動下,周邊的西崖底村、澤城村也紛紛借鑒,發(fā)展了百畝水稻種植,產品銷量供不應求。
下一步,當地將結合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以農旅融合為契機,建設清漳水稻觀光田園,為藝術家、院校師生提供寫生田園,實現水稻產業(yè)發(fā)展的集群效應,讓水稻產業(yè)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又一大特色產業(y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