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5月8日電 “電影《滿江紅》中的角色在逼仄的通道空間不斷穿行時,直接將懸疑的氣氛拉滿。確實如老師所言只有太原古縣城可以將這種歷史的厚重感和緊促感呈現出來!
“春節檔的電影,無論是《滿江紅》還是《流浪地球2》,都讓我們看到了山西本土元素在影視化中的呈現,讓山西文化得到了推廣和發揚!”
這兩段文字來自山西大學出品,《師說三晉》網絡直播系列講座《太原古縣城的灰墻青瓦——另一個視角看<滿江紅>》的熱評。講座解讀太原古縣城的厚重歷史、建筑風格、空間布局,深刻詮釋“這個宅子可以寫一個小家庭,也可以寫大的家國情懷”的創作初衷。這期講座現場直播高峰時,在線收看人數達到140萬。
當今泛知識品類內容成為各網絡平臺爭相搶占的焦點,是最受用戶歡迎的內容之一。百廿學府山西大學踏融媒體發展之潮流,傳承 “以天下為己任”之大學精神,聚合學養深厚的人才資源,打造數字精品項目:《師說三晉》直播系列講座。發揮大家學術視野優勢,深入挖掘山西文化資源,通過科普直播講座,講述山西故事、展示晉風晉韻。
三晉大地印記五千年中華文明
“治世之重鎮,亂世之強藩”形容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堪稱“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
山西現存金、元、明、清古戲臺三千多座,數量占全國古戲臺的五分之四。古戲臺素有“山西唱戲陜西聽”的民間說法,講座《古戲臺傳音的秘密》從聲學傳播、建筑學、人文藝術等角度,解答在沒有話筒的古代,古人唱戲時怎樣傳音的問題。
山西稷山青龍寺遺留有元代壁畫180余平方米,壁畫包含佛、道、儒三教。講座《從<妖貓傳>中的山西古代壁畫透視大唐文化》從電影制作使用的青龍寺壁畫切入,結合歷史事件,闡明大唐文化也是山西文化的延展,從山西北朝壁畫中能夠看到瑰麗絢爛的大唐盛景。
“一直記得她婀娜的美態,一直記得她滿月般圓潤的面容,更忘不了她驚世的一笑!”這是許多人去大同華嚴寺欣賞過“東方維納斯”的深刻感受。講座《大同為什么有尊“媚菩薩”?》講解“媚菩薩”雕像的姿態、表情及歷史傳說,分析佛教傳入時出現原始文明、佛教文明、農耕文明的交匯融通,闡釋山西民族文化融合發展過程。
“電影中抓到了人一樣大的蝗蟲是青龍寺壁畫中的圖像嗎?” “媚菩薩的身體為什么是前傾的,而不是直立的?”觀眾互動留言區提問五花八門,主講人解答精彩紛呈。這樣交互式體驗,讓被封閉于校園的知識資源便捷地實現了“跨空間”流動。
晉商精神領航大商之道
晉商風雨五百年,經營范圍包羅萬象,在我國經濟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商業文化,又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求新求變、熠熠生輝。
“咱們做生意的,要把名聲和信譽放在第一位,你就算用那些雞鳴購盜的辦法斗倒了喬家,也敗壞了我們的名聲,到時候誰還取跟我們達盛昌做生意?”這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男主人公喬致庸說的一段話。講座《晉商爭鋒商海有何利器?》通過北洸曹家的貿易版圖,解析晉商的人事任用標準和管理辦法;統一經營、多層管理的組織架構;建立和諧外部關系的手段,及對當代商業發展的啟示。
“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時神力達摩王,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于達摩王,轉奏乾隆,領圣旨,開設興隆鏢局于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 《山西票號史》這樣記載。講座《鏢局如何保護富可敵國的晉商?——揭秘晉商鏢局江湖故事》,講解鏢局應運而生的背景,通過鏢行天下義當先的江湖往事,呈現晉商篳路藍縷的商業之道。
像這樣展示三晉文化的講座還有:晉藥柴胡的“前世今生”:從疏肝解郁結到治療抑郁癥;中華文明“活化石”的山西運城鹽池:從鹽生產、鹽化工到文旅景點的轉型歷程;三晉燦爛的法治文化:從古代第一任大法官到第一部成文法典;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絕學探秘:山西晉城青蓮寺宋塑撥金工藝;跟著唐詩游山西:看看古代詩人筆下的經典景區等。
《師說三晉》系列直播講座,是山西豐富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貫穿歷史、當下和未來展示山西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力求全面、客觀、生動地講述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展示山西形象。(山西大學黨委統戰部 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