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對話·二十八星宿” 探討古建暨星空文化
2023年09月11日 11: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晉城9月8日電 (記者 楊杰英)9月8日,“對話·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學術交流會在有著“古建筑博物館”之稱的山西晉城舉行。來自全國的古建、彩塑、天文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共話古建之美、漫談星宿文化。

山西晉城,9月8日,“對話·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學術交流會在山西晉城舉行!≈行戮W記者 張云 攝

  晉城玉皇廟,創(chuàng)建于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廟內的二十八星宿塑像群,栩栩如生、舉世罕見,被譽為中國古代“天文館”。

晉城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塑像群!≈行戮W記者 張云 攝

  “晉城玉皇廟是山西39處國寶之一,是‘國寶中的國寶’。”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副處長張喜斌認為,深入挖掘古建彩塑壁畫的文化內涵,探討古建彩塑壁畫的保護傳承,擴大國寶級文物傳播力和影響力,對今后的文物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積極作用。

  晉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東勝表示,“對于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塑像遺物,我們有必要去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也有責任去探討對它的保護與傳承。”希望與會者在對晉城古建彩塑研討的基礎上,開拓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

  中國文化產業(yè)園區(qū)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季表示,二十八星宿對中國古代天文、歷法、文學、哲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在世界天文史上也享有重要地位。二十八星宿塑像群是將抽象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通過具象作品完美地呈現出來的經典之作,是晉城獨有的文化資源,希望可以把二十八星宿打造成當地獨有的文化符號和文化IP。

  “早期的二十八星宿主要是來源于天象觀測,并用來測定太陽的位置,以及用于歷法的編制,這對于當時指導農業(yè)生產有很大的幫助!北本┨煳酿^副研究員、《天文愛好者》雜志社社長盧瑜以《天文觀測和宇宙觀的變遷》為題作主旨演講。他認為,玉皇廟二十八星宿塑像群是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實物見證,對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趙琛、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二級研究員楊秋穎、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研究院研究員李會智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主旨演講,共同探索、解讀、研討晉東南古建彩塑壁畫背后的文明密碼。

9月8日,“對話·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學術交流會在山西晉城舉行!≈行戮W記者 張云 攝

  當日下午,在玉皇廟彩塑壁畫博物館舉行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專家學者及民間愛好者圍繞“如何弘揚晉城星空文化”“共同探討晉城古建的歷史地位”“如何將晉城本土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

  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張建軍表示,舉辦“對話·二十八星宿”早期古建暨星空文化學術交流活動,旨在進一步研討晉東南古建彩塑壁畫的價值與意義、保護與傳承,挖掘二十八星宿彩塑非凡文化藝術價值。

  晉城玉皇廟,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現遺存各代彩塑284尊、壁畫120平方米,其雕塑技術精湛,是中國雕塑藝術的寶貴遺產。其中,二十八星宿彩塑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

  本次活動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導,晉城市文物局、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辦。(完)

【編輯:任曼曼】
熱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