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團|云南|浙江
山西開展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
2024年05月16日 18:07
來源:中新網山西

  中新網山西新聞5月16日電 2024年5月15日是第十二個“全國低碳日”,主題是“綠色低碳 美麗中國”。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國低碳日當天,山西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會同有關部門舉辦了富有本地特色的適應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系列宣傳活動,通過多元化的公眾參與方式,助力美麗山西建設。

  破圈合作,發(fā)布《氣候變化下文化遺產保護宣言》

  為推動氣候變化下的文化遺產保護,山西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聯合發(fā)布《氣候變化下文化遺產保護宣言》,形成部門聯動合力,用堅定的低碳行動,扛起適應氣候變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責任擔當。

  宣言從深化科學認知、參與保護行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及時報告安全隱患、傳播保護理念、支持保護工作等六個方面呼吁全社會關注氣候變化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深遠影響,呼吁社會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影響,共同守護文明的璀璨結晶,用氣候行動和文化力量助力美麗山西建設。

  全民參與,培養(yǎng)低碳傳播使者

  中小學生志愿者在鸛雀樓、晉祠、應縣木塔等山西省知名文化遺產代表地舉辦詩朗誦、宣言朗誦、氣候變化知識科普等活動。

  活動現場,“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學生們熱情洋溢地朗誦與這些文化遺產相關的經典詩詞,專家們詳細地給學生們講述氣候變化對我們日常生活和對文化遺產傳承的影響,希望借助本次傳播活動,培養(yǎng)更多的低碳傳播使者,讓更多人關注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中來。

  探尋華夏之源,共筑低碳未來

  “氣候變化對節(jié)氣是否會產生影響?”“如何從文化遺產角度宣傳氣候變化?”。為探尋氣候與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系,在臨汾市陶寺遺址舉辦“氣候變化下的文化遺產保護”科普活動,來自山西省各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的宣教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志愿者和媒體約60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陶寺遺址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最初的“中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詳實的數據,講述了陶寺遺址的歷史價值以及與氣候因素的聯系。“古人利用觀測臺劃分了二十個節(jié)氣,來指導農業(yè)生產活動,人們則在生活習俗方面不斷適應和應對氣候的變遷”專家介紹道?破栈顒硬粌H讓參與人員對中國歷史文明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建立了氣候變化與文化遺產的聯系,激勵公眾積極開展低碳實踐來保護文化遺產。

  倡導綠色風尚,培養(yǎng)低碳達人

  發(fā)布“共建美麗山西 共享美好生活”倡議書,制作并發(fā)布全國低碳日宣傳短信和低碳公益廣告,通過多種宣傳渠道,呼吁公眾踐行低碳衣著、低碳飲食、低碳居住、低碳出行、低碳辦公、低碳會展,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衣食住行做起,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促進綠色低碳發(fā)展。

  提升企業(yè)碳排放管理能力,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fā)展

  以“標準引領未來 低碳強企強鏈”為主題,開展《重點行業(yè)企業(yè)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指南》地方標準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宣貫,通過通俗易懂的視頻講解、一圖讀懂等方式,引導重點行業(yè)企業(yè)樹立綠色低碳發(fā)展理念,提高碳排放管理水平。(完)

【編輯:郭飛穎】
中新圖片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