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太原10月15日電 (記者 楊杰英)截至目前,“山西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chǎn)權交易服務平臺”累計合同成交量3256份,累計合同成交金額369億元。
10月15日,記者從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獲得上述消息。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后一公里”。山西省科技廳副廳長王晉斌介紹,山西先后制定并出臺《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guī)定》《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構建國家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在全省落實落地的政策保障體系。據(jù)統(tǒng)計,全省出臺專門科技成果轉化文件24個,出臺配套政策措施30余個,極大調動和激發(fā)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山西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chǎn)權交易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為成果供需雙方搭建信息融通的撮合平臺。截至目前累計訪問量達150.55萬次,累計發(fā)布成果供需信息41240項,累計合同成交量3256份,累計合同成交金額369億元。
圍繞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新制定的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繼續(xù)強化了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的實施。到目前,已累計立項496項,財政資金投入約2.49億元,引導撬動社會資金約18.68億元。
山西省科技廳深化“三項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積極推行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賦予試點單位成果處置權,破解科研人員“不敢轉”難題。建立技術轉移人才職稱評定制度,為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校教師和專職人員設置職稱序列,破解科研人員“不會轉”難題。允許橫向項目結余經(jīng)費入股科技型企業(yè),破解科研人員“沒錢轉”難題。
同時,推動“五元價值”評價,激發(fā)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山西省科技廳印發(fā)了《科技成果多維價值評價工作指引》,重點圍繞科技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jīng)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改進了科技成果評價的方法和程序,構建了多維價值評價體系,明晰了評價結果的應用場景,為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改革提供了工作基礎,走在全國前列。
下一步,山西省科技廳將在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利益共享、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體系上下功夫,逐步優(yōu)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和創(chuàng)新生態(tài)環(huán)境。(完)